生物学论文_棉花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
文章摘要: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,为促进南方旱地农业的绿色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,设置了大豆、玉米、甘薯3种传统作物分别与棉花间作,以棉花单作为对照,研究棉花产量、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。结果表明:(1)间作较单作可通过总铃数的增加来提高棉花产量,单位面积总铃数增加27.3%~78.7%,显著增产15.0%~40.4%(P<0.05);(2)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,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、真菌、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,增幅分别为23.8%~64.0%、22.8%~455%、23.1%~80.0%和44.7%~95.7%;(3)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中转化酶、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,增幅分别为22.8%~73.4%、75.0%~250.0%和16.1%~150.0%。产量、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关系较密切,相互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。棉花甘薯间作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酶活性,改善土壤肥力,达到棉花增产的目的,是适宜在红壤旱地上推广应用的较优模式。
文章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