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农业科学
    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:用自有农产品加工技术打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。 受访者供图

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

单杨:首先,需要从源头把好农产品生产关。哪些农药、兽药需要限量,哪些不能用,都需要明确,从源头上把控好。其次,生产工艺、加工工艺上要追求绿色生产,不能产生二次污染物。另外,现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比较敏感,企业方面需要严格要求。当然,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按照国家限量标准添加范围来执行。

另外,以前农民销售都是用筐,一方面不卫生,另一方面也没有分好级,我们帮助做包装的初加工,也能提高他们的效益。目前,一些我们参与的乡村振兴点,做得好的,产品价格能比集中上市的时候翻一番。

还有很多因技术而增收的例子,让农业增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。所以,在全产业链打通方面,科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,如果没有科技,速冻就解决不了关键技术问题,黄酮的提取技术、结构修饰技术也无法实现。所以产业要不断转型升级,还要做到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等,通过加工工艺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、价值高的产品,这些都是前景无限的。

30多年来,单杨一直从事果蔬贮藏加工与综合利用基础理论、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科技应用与推广,保障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。他带着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,以自有技术支撑加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。

单杨:国家对农产品的安全非常关注,也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产品安全。自2016年起,合格证制度经过6省3年试点,2019年12月在全国全面试行。合格证制度把种养过程管控、农兽药残留自检、产品带证上市等环节进行了集合,可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。

我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,被分配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。先是接触了一个澳大利亚的项目,后来在1986年欧共体援助项目——“发展湖南果蔬加工试验示范”中,可能我外语比较好,就被选中派往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农业化学和食品技术研究所(IATA-CSC)交流学习。这两个项目让我开始对柑橘加工这一方向有所接触,也就走上了研究农产品加工的道路。

新京报: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,你认为食品加工专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发挥哪些作用?

农产品安全要全产业链努力

单杨:建立这样一个平台的目的,就是要进行产学研结合,是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有机结合,解决产业发展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,可以把研究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。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占领市场,尤其能够占领国际市场,这是很有必要的。联盟运行10多年以来,做了不少全国性的协作项目。例如果胶项目在山东烟台,这个由我主持的国家项目是由当地一家企业参与的。黄酮生产的项目是四川一家公司参与,香精油项目则是在广东地区。

新京报: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》正在修订,修订草案中纳入了在多地试行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,你认为这会对促进农产品食品安全起到什么作用?

另外一个深加工的方向是类黄酮。类黄酮具有抗氧化的作用,被用来做保健品,世界上销售额排前20的保健品,有15个是类黄酮产品。我国现在类黄酮的市场份额占国际市场的80%以上,基本上都是我们提取的,但终端产品最后让一些国外品牌做了,这一步还是有差距的。

单杨:我们一直在响应号召,相关部门分配给我们50个乡村振兴点,在湖南全省有整体布局,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特点分布设置。从农产品加工的专业角度看,以前农民到农贸市场卖农产品,都是直接采摘之后销售。现在我们在一些产地会帮助农民做部分农产品的粗加工,通过绿色保鲜技术,帮助当地建一些贮藏保鲜库,农民就可以错开销售季节,延长一两个月再卖。

从加工的角度出发,政府、企业与科技工作者,都在共同努力将这些产业做起来。我国是资源大国,柑橘的面积产量世界排第一,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,这可能是当下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。

新京报:展望未来十年,农产品产业链将有什么样的变化?你有什么期望?

单杨: